魏元帝曹奂:中国历史上待遇最好的亡国之君
在中国历史长河中,中国共经历了二十五个大的朝代,期间存在过七十多个政权,也产生了七十多个亡国之君。而这些亡国之君,有的被囚、有的投降、有的战死、有的自杀、下场凄凉。但历史上却有一个亡国之君在亡国后,却得到了后朝皇帝很好的待遇,用天子旌旗,奉前朝正朔,得以善终,他就是魏元帝曹奂。
曹奂(246年-302年),本名曹璜,魏武帝曹操之孙,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。
甘露五年(260年)五月,魏帝曹髦被杀,司马昭与公卿大臣们商议后,决定立曹璜为皇帝。五月初八日,司马昭派他的儿子中护军司马炎到邺城去迎接曹璜。
甘露五年(260年)六月初一日,皇太后郭氏下诏让曹璜改名为曹奂。 六月初二日,曹奂来到都城洛阳,在拜见完皇太后郭氏之后,于当天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景元,对大臣们按爵位不同分别予以赏赐。
景元元年(260年)六月初四日,曹奂拜任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,封为晋公,食邑增加两个郡,总共达十个郡,并加九锡之礼。曹奂虽然名义上是皇帝,但实际上手中毫无权力,在大臣和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势力,完全是司马氏的傀儡。
咸熙二年(265年)八月初九日,司马昭去世,其子司马炎继任相国、晋王位,掌握全国军政大权。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,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。不久,曹奂下诏书说:“晋王,你家世代辅佐皇帝,功勋高过上天,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,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,请顺应天命,不要推辞!”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。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、卫将军贾充等人,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。司马炎多次推让后,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。
咸熙二年(265年)十一月十二日,司马炎登基称帝,国号晋,改元为泰始,魏国自此灭亡。同年,十一月十四日,曹奂被迁居到金墉城。曹奂出城时,太傅司马孚与他辞别,拉着他的手流泪说:“我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。”十一月十七日,晋武帝封曹奂为陈留王,食邑万户,宫室安排在邺城[ ,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,备五时副车,行魏国正朔,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 ,上书不称臣,受诏不拜的待遇。其地位、待遇、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。
晋惠帝太安元年(302年),曹奂在陈留封国去世,享年五十八岁,晋朝为他上谥号元皇帝,后人称为“魏元帝”。